教授周文英:生活有诗不是诗,她把生活写成了诗

时间:2021-07-02 点击数:

课后,“哈哈哈哈……”一阵愉悦爽朗的欢笑声从教学楼旁传来,走到与周老师约好的地点,她正站在树下与几个同学交谈着。见我走近,她连忙与我打招呼,温柔慈祥的脸上不时露出丝丝笑意,这便是我今天的采访对象——周文英老师。

 

 

此时正是樱桃成熟的季节,刚刚下课的几位同学要去周老师家摘樱桃,和他们一起走了将近5分钟的路程,到达了她的家。周老师急忙给学生找篮子装樱桃,见同学们爬到樱桃树上,她连忙叮嘱学生注意安全:“慢点,慢点……”

在欢声笑语中,我们的采访开始了......

 

 

坚守教学第一线三十三年,“痴”心不改

周文英,纳西族,女,1966年12月生于丽江古城,云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,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课程负责人,九三学社社员,2016年“云南省优秀教师”,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。师从复旦大学陈思和教授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,鲁迅文学院第二十二期少数民族文学及评论学员,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。

 她的角色是多重的,她是女儿的好朋友也是慈母,是老公眼中的贤惠能干的妻子,是爸爸妈妈眼中孝顺的女儿,是弟弟妹妹眼中雷厉风行的大姐,是公公婆婆眼中善良勤劳的儿媳妇,更是广大学生眼中的良师益友。

周老师把上讲台的每一天都当成是生命里的节日,她常常提前十多分钟就在教室等待同学,迎接同学到教室。周老师不喜欢用点名的方式要求同学们必须来上课,她希望用自己的教学质量了吸引同学,让同学们认识到如果缺席一次课就是他们自己的损失。她不允许同学们上课玩手机、不准在教室吃东西、下课要随手关灯。

 

   周老师上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已经二十多年了,每次上课前,她都认真备课,她说是为了自己的初心,让自己能够踏踏实实度过四十五分钟,因为混时间的滋味很空、很慌、很折磨人。

今年,是周老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第三十三个年头了。17岁时,她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踏上了前往云南大学的求学之路,四年后,为响应和志强省长“建设家乡”的号召,她回到了家乡丽江。高考志愿没有填写师范院校的她,大学毕业时面临许多选择,但她还是选择了当一位大学教师。

“中学和大学同学都在昆明,回家乡的人并不多,年轻时会有一点后悔,现在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遗憾和后悔,我在这里工作很快乐。这里有我的父母,家庭,还有我的学生和我爱的职业,我真的喜欢学生,喜欢跟年轻人在一起,你们的青春可以在我身上延续。”周文英老师对记者说。

38岁时,周文英老师申请到去复旦大学访学,第一次坐飞机,第一次出省,离开了即将中考的女儿和工作繁重的老公,师从复旦大学教授教授陈思和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。“许多人问我,你学了怎么样?不学又怎么样?我也很迷茫,后来我明白了,学始终比不学好。我从陈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,在复旦大学半年,我听课、参加研讨会,记下了厚厚的八本读书笔记。不仅学生需要学习,老师更需要学习,陈思和老师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位老师,一位热爱学生,热爱文学的老师。”周老师告诉我们。 

 

把苦变甜是一种心灵的力量

周老师家的院子里种有许多鲜花和多肉植物,我问她为什么会种多肉时,她笑着说:“因为多肉很治愈”。

“虽然年纪大了,但是我也会追韩剧,追剧过程里,我就织毛衣。快乐不是别人给的,而是自己给自己的,换个角度看生活,其实一切都很美好。”周文英老师说。

 四年前,周文英老师的先生柯老师下乡扶贫,女儿也在昆明工作,家里长期就只有周老师一人,平时课多,备课上课,完成科研任务。周老师在周末家人团聚时会包好许多饺子放在冰箱里,到下午下课晚上还要上课时就煮饺子吃,一点也不委屈自己。晚上上课前就把客厅的灯开着,等待自己上完课归来。星期五上午一二节课后,周老师坐13路公交车陪母亲去去黑龙潭散步,吃纳西小吃,再买菜回家等待先生回来。

 

   闲暇之余,周老师会在鲜花盛放的院子里听音乐、织毛衣,把精美的小孩毛衣送给年轻同事。没有课的时候,周老师会煮上一大锅酸辣鱼,放上梅子和木瓜,天气炎热的正午,她会制作好爽口的凉面,和朋友们分享,笑声溢出了小院……

 

 

一辈子专心致志做好一件事

周文英老师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的会员。出版专著《彩云集——周文英文学评论选》《周文英作品选集》两部,公开发表论文四十多篇,多为云南本土作家的文学评论,为本土作家夏天敏、吕翼、熊理博、程健、沙蠡、木祥、蔡晓龄、刘志文、鲁若迪基、和晓梅、何顺学、和凤琼、严谅、周诗涛、赵晓梅、铁雪玲、李锡等的文学作品完成了评论。评论在《中南民族大学学报》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》《杭州师范大学学报》《文艺报》《大家》《长城》《大理大学学报》《昭通学院学报》《边疆文学 ·文艺评论》《丽江日报》《昭通日报》《甘孜日报》上发表。

 

作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的会员,周老师的作品多次荣获各类奖项,其中——

《寻找散文真神》获丽江市第四届文学创作奖文艺评论二等奖;

《一个纳西人眼中的<木府风云>》获丽江市第五届文学创作奖评论类荣誉二等奖;

 

投身教学科研,周老师带领团队冲锋在前——

主持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《纳西族民间文化中的生态伦理观》(已结题);

担任校科研团队“云南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”的负责人。

 

担任丽江师范高等专科教学质量工程“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”“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项目”的负责人。

 

   ”对周老师印象很好,她和蔼可亲、充满阳光、脸上永远充满着笑容、很接地气。”

   “她对学生都是鼓励式教育,不会对学生发脾气,也不会因为自己是教授就高高在上,她对学生很好,关心我们,教学严谨,她真的做到了捧着一颗心来,不带半颗草去。”

   周老师的学生们这样评价她。

 

   如今,已过知天命年龄的周文英老师依然和同学们在一起,站立在她热爱的教师岗位上,散发着自己的一份光芒、一份热量!

 

(采写:朱大秘 2018级新闻采编与制作班)

 

 

校址: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新团片区存信路499号 | 邮编:674199

版权所有:丽江师范学院 | 行政邮箱: ljszedu@163.com